北大的124歲:圓夢新一代,踏上新征程!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從紅樓到燕園
北京大學已經走過了一百二十四年的歷史
一百二十四年間
鴻儒薈萃,領思想之潮
群英云集,開風氣之先
沙灘紅樓,1916年—1952年北京大學主要校舍
也是新文化運動中心和“五四”運動策源地
崢嶸歲月遙相顧
北京大學始終與國同行、與人民同行
堅守建校時的初心和使命
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福祉
不懼艱險,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遠有李大釗、魯迅這樣的先賢英烈
提燈在前,照亮華夏前路
近有屠呦呦、鐘南山這樣的菁英校友
恭行在后,繼承燕園傳統
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在瘧疾治療研究中的突出貢獻榮獲該獎項。她也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鐘南山,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長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預防與治療,成果豐碩,實績突出。
韋東奕,2010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就讀,現任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在三維納維一斯托克斯方程正則性問題和二維不可壓縮歐拉方程的線性阻尼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王亞平,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是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百廿年辛勤結碩果
跨世紀桃李盡芬芳
先賢們的渴望、追求和對未來的期許
很多已經成為今天的現實
北大從一個舊體制脫胎出來的嬰兒
已經成長為屹立于世界的現代大學
一百二十四年前的青年人
與今天已經相去甚遠
但一百二十四年后的青年人
卻仍像他們一般年輕
永遠不斷的青年人
懷揣永遠不滅的北大夢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綻放出絢麗之花
百廿文脈,流芳于世
燕園南飛,下自成蹊
北大金秋積極響應
黨和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
充分發揚北京大學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
打造“燕園陽明”教育品牌
繼往圣之絕學
擔為國養才的重任
以托管辦學和自主辦學模式
為核心的教育生態
已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
大理市金秋墨弦書院中學,由北大金秋與大理市海東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戰略共建,占地面積178畝,風景秀麗,俯瞰大理。
全南燕園實驗中學,是由北大金秋與全南縣人民政府合作舉辦的一所寄宿制、高品質、現代化高級完全中學。學校占地面積120余畝,校舍總面積2.34萬平方米。
來賓市金秋實驗學校,由北大金秋與來賓市忻城縣人民政府戰略共建,坐落在忻城縣紅渡鎮教育園區內,占地面積230畝,青山環抱,環境優美。
下花園燕園高級中學,北大金秋受張家口下花園區政府委托建立的重大惠民教育工程,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學校,同時也是市政府名校長名師工作室駐地學校。
前輩猶有后繼
火炬終夜不熄
繼承燕園榮光
共襄陽明盛世
圓夢新一代,踏上新征程
奮斗吧,以燕園陽明之名!